
插上電源,打開設備開關(guan) ,由於(yu) 沒有電筆,隻能以身試電,用手試探性接觸機身金屬部位,沒有出現漏電時產(chan) 生的那種發麻感覺。設置溫度,點擊泵和製冷按鈕,啟動設備,調試設備的製冷性能,泵和壓縮機運轉正常,水溫逐漸往下降,再次接觸機身金屬部位,也沒有發現漏電現象。如此運行多次,都很正常,沒有出現故障現象,因此也未能找到漏電原因。比較納悶,懷疑是天氣幹燥,產(chan) 生的靜電誤認為(wei) 是設備漏電了。再次詢問“觸電”的當事人,其確定為(wei) 設備漏電而非靜電。
在確定故障存在的情況下繼續調試排查,檢查設備的加熱功能。設置溫度、開泵、啟動,此時故障出現了,隻要點擊“啟動”按鈕,實驗室的漏電保護開關(guan) 就自動跳閘,進一步證實了故障的存在,並看到了表觀現象,此時表現出來的也不是簡單的漏電。
通過“望”“聞”“問”“切”之後,發現在設備外部無法尋求故障原因,也無法對故障進行對症下藥,看來中醫療法不行,隻能引用西醫了,於(yu) 是決(jue) 定開膛破肚,尋求病根。
低溫恒溫水槽主要由壓縮機進行降溫,加熱棒對水進行加熱升溫,通過循環水泵實現水的內(nei) 部或者外部循環。
低溫恒溫水槽製冷用的壓縮機,其占據了設備幾乎一半的體(ti) 積和大部分重量,通過壓縮機上的標簽可以看到,該款低溫恒溫水槽使用了1p的壓縮機,滿水槽的水從(cong) 18℃下降到3℃大約需要25 min。
由於(yu) 在前期調試的過程中運行製冷程序未出現跳閘或者漏電的現象,而且水溫也下降到了設定溫度,因此將壓縮機及其控製電路出現故障的可能性排除。
整個(ge) 設備的電源輸入輸出及程序控製部分都集中在上半部分的盒子裏。盒子背麵為(wei) 電源、開關(guan) 、製冷保險和加熱保險。拆開外殼上的螺絲(si) ,就能看到其內(nei) 髒。
對電路部分進行細致檢查,發現各接頭連接完好,而且包裹的都很嚴(yan) 實,加熱棒的棒頭和晶閘管也都裹上了膠。結合內(nei) 部結構進行分析:調試時泵能正常運行,水溫顯示也正常,控製麵板也未發現異常,因此將泵、熱電偶和電路板暫且排除在外。每次都是在加熱時才出現故障,因此將矛頭指向了加熱棒。將加熱棒的電源剪斷,然後重新開機調試,故障消失。找到了故障原因,還需要進一步確認和備件的更換,於(yu) 是繼續拆解。
擰掉固定螺絲(si) ,將控製麵板從(cong) 設備上端移走
要想將加熱棒從(cong) 水槽中拿出來,還需要將水槽中的隔離網拆卸下來,隔離網的拆卸很簡單,隻要擰下兩(liang) 顆固定螺絲(si) 就行。由於(yu) 水槽較小,而且加熱棒貫穿了整個(ge) 水槽,因此拆卸的時候需要用點巧勁和小技巧,相對而言,安裝的時候就輕鬆很多。